焦虑症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但通过及时干预通常可以有效控制。焦虑症的进展与个体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是否接受规范治疗密切相关。
未接受治疗的焦虑症可能出现症状加重。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心悸、出汗或过度担忧,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紧张、睡眠障碍或回避社交场合。部分患者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慢性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诱发抑郁、物质滥用等共病问题。
早期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好。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错误思维模式,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片可短期缓解急性发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片适合长期治疗。规律运动如瑜伽或游泳能降低皮质醇水平,正念训练也有助于情绪调节。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对缓解焦虑症状有帮助。建议每日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等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沟通,避免过度自我施压。若出现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自杀念头,须立即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