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脱肛可通过调整排便习惯、温水坐浴、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脱肛通常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黏膜松弛、肛提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排便习惯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养成定时排便规律,有便意时及时如厕,避免粪便长时间滞留直肠加重脱垂。
2、温水坐浴使用40℃左右温水每日坐浴2次,每次1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浴后保持肛门干燥,可配合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组。
3、手法复位脱出直肠黏膜需及时清洁后轻柔推回肛内。操作前洗净双手,取侧卧位涂抹润滑油,用纱布包裹脱出组织缓慢按压回纳。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避免立即活动,若自行复位困难需就医处理。
4、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肛泰软膏缓解局部水肿,乳酸菌素片调节肠道菌群。若伴有感染需配合头孢克肟胶囊抗炎,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
5、手术治疗反复脱垂或复位失败者需考虑Altemeier术切除冗余直肠黏膜,或采用Delorme术折叠缝合直肠肌层。合并肛门松弛时可选择肛门环缩术,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并定期扩肛防止狭窄。
日常应避免搬运重物、久坐久站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若脱出物无法回纳或出现嵌顿缺血,须立即就医防止组织坏死。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坚持提肛运动帮助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