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筋膜炎通过中医治疗通常能缓解症状。中医治疗筋膜炎主要有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方式。
1、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后背筋膜炎的常用方法,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制成膏药或药膏,直接贴敷于患处。常用药物包括活血止痛膏、伤湿止痛膏、消痛贴膏等。这些药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外敷药物使用前需清洁皮肤,避免过敏反应,皮肤破损者禁用。
2、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后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常用穴位包括阿是穴、肩井穴、天宗穴等。针灸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松解肌肉粘连,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根据病情选择不同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或局部出血,需提前告知医生身体状况。
3、推拿中医推拿通过特定手法松解筋膜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用手法包括滚法、按法、揉法等,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推拿治疗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轻重调整力度,过度用力可能加重损伤。治疗后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者不宜立即推拿。
4、拔罐拔罐利用负压作用于背部穴位,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对于寒湿型后背筋膜炎效果显著,可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常用闪罐、留罐等方法,治疗后会留下暂时性罐印属正常现象。皮肤过敏、出血倾向者不宜拔罐,治疗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艾灸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功效。对于慢性后背筋膜炎伴怕冷症状效果较好,常用隔姜灸、温和灸等方法。艾灸能扩张局部血管,缓解肌肉痉挛,但需注意防止烫伤。阴虚火旺或实热证患者慎用,艾灸后应适量饮水补充体液。
后背筋膜炎患者除中医治疗外,平时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度进行背部伸展运动如猫式伸展、肩部绕环等,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局部疼痛时可配合热敷缓解症状。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如山楂、黑木耳等,避免生冷寒凉食物。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