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建议挂内分泌科或营养科,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失调、代谢综合征等原因有关。
1、内分泌科内分泌科主要排查激素异常导致的肥胖。青少年若伴随月经紊乱、生长迟缓、皮肤紫纹等症状,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有关。医生可能建议检测血糖、胰岛素、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必要时开具二甲双胍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家长需配合记录孩子的饮食和体重变化。
2、营养科营养科侧重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针对单纯性肥胖,营养师会评估每日热量摄入,指导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常见干预措施包括使用食物秤记录份量、设计三餐食谱等。家长需监督孩子避免暴饮暴食,定期复诊评估营养状况。
3、儿科部分综合医院儿科设有肥胖门诊,可进行基础筛查。医生会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百分位,排查先天性代谢疾病如普拉德-威利综合征。若合并高血压或脂肪肝,可能推荐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辅助治疗。家长应注意监测孩子血压和肝功能指标。
4、康复科康复科提供运动处方指导。针对关节承重困难者,物理治疗师会设计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配合体脂率监测。部分医院配备振动训练仪等设备帮助减脂。家长应鼓励孩子每日完成30分钟中强度运动,避免久坐行为。
5、心理科心理科干预情绪性进食问题。部分青少年因压力或自卑感引发暴食行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进食障碍。医生可能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家长需避免体重羞辱,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青少年肥胖干预需要多学科协作。日常建议控制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保证7-9小时睡眠,家庭共同参与健康饮食准备。每周固定测量腰围和体重,记录变化曲线。若体重持续增长或出现黑棘皮等异常体征,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学校与家庭需共同建立支持性环境,避免过度聚焦体重数字而忽视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