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治疗需根据细菌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通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感染,其他风险因素包括性生活、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等。
1、大肠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占70%-95%。它通常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便污染进入尿道。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同时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2、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尤其是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如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
3、变形杆菌感染常见于有尿路结石或解剖异常的患者。它可产生尿素酶,导致尿液碱化,形成磷酸铵镁结石。治疗需使用对变形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处理结石等诱因。
预防尿路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女性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多喝水,避免憋尿;性生活后排尿;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老年人注意会阴部清洁。反复感染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低剂量抗生素或蔓越莓制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