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消化道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或随访复查时进行。主要有不明原因腹痛、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体重骤降、家族肿瘤史等情况。
1、不明原因腹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脐周疼痛,伴随反酸烧心等症状,可能提示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镜可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对于慢性腹痛超过1个月且常规治疗无效者,建议完善检查。
2、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时需紧急排查出血灶。胃镜可发现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撕裂等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肠镜能诊断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下消化道病变。急性大量出血需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
3、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的吞咽梗阻感可能由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引起。胃镜检查能评估食管狭窄程度并获取病理标本。对于长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出现吞咽疼痛时也需警惕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
4、体重骤降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诱因时,需排除消化道恶性肿瘤。胃肠镜可发现早期胃癌、结肠癌等消耗性疾病。伴随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中老年患者建议联合肿瘤标志物筛查。
5、家族肿瘤史直系亲属有胃肠癌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40岁起每3-5年定期筛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更早启动监测。肠镜检查能发现并切除癌前息肉,降低遗传性肿瘤发病概率。
胃肠镜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肠镜需提前清洁肠道。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饮,取活检者需进食温凉流质。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提前评估出血风险。日常保持规律饮食、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有慢性胃肠疾病者建议每年复查胃蛋白酶原等指标。出现便血、持续呕吐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