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肺俞等。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鼻腔通气,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1、印堂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属督脉穴位。针刺印堂可通调督脉阳气,缓解鼻塞流涕症状。该穴位浅表易操作,常配合迎香穴使用,对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鼻痒喷嚏有较好控制作用。治疗时采用平刺法,深度约0.3-0.5寸。
2、迎香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属手阳明大肠经。直接作用于鼻腔周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黏膜水肿。临床多采用斜刺法向鼻根方向进针,可快速缓解鼻塞症状。该穴位对花粉症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3、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解表功效,能调节全身免疫功能。针刺该穴位可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少组胺释放,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常与足三里配伍使用,形成上下配穴方案。
4、足三里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作为强壮要穴,能补益脾胃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长期针灸该穴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伴乏力症状者尤为适用。
5、肺俞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作为肺脏背俞穴,能宣肺通窍、固表祛邪。特别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通过调节肺脏功能改善呼吸道高反应性。操作时需注意针刺角度,避免伤及胸膜。
过敏性鼻炎患者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冷空气、粉尘等刺激物,保持作息规律。可配合艾灸大椎穴增强疗效,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饮食宜清淡,少食海鲜、辛辣食物。建议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疗程,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治疗。若出现鼻腔出血、晕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针灸作为辅助疗法,严重发作时仍需配合抗组胺药物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