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有脑出血的患者通常不建议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当前凝血功能、血管病变程度、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脑血管结构可能存在异常,溶栓药物会进一步破坏凝血机制。脑出血后局部血管壁脆弱,溶栓可能导致原出血灶扩大或新发出血。部分患者存在未发现的微小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溶栓会诱发灾难性出血。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溶栓后血压波动易造成血管破裂。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凝血功能已受干扰,溶栓会加剧出血倾向。
少数特殊情况可考虑谨慎评估后溶栓。出血发生在多年前且影像学确认完全吸收,当前血管评估正常的患者风险相对较低。缺血性卒中症状严重且无其他治疗选择时,需经多学科会诊权衡利弊。必须严格排除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溶栓前需完善头颈部血管成像,确认无潜在血管病变。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征象。
脑出血病史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最佳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外伤。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使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