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是否需要开颅手术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及症状严重程度。多数情况下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脑膜瘤可定期观察,体积较大或引起神经压迫的脑膜瘤通常需手术切除。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中年人群,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或激素水平有关。
体积较小的脑膜瘤若未引起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通常建议通过核磁共振定期监测生长情况。此类患者可配合脱水药物缓解轻度水肿,如甘露醇注射液;或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如丙戊酸钠缓释片。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撞击,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降低颅内压波动风险。
当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或导致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时,开颅手术成为主要治疗选择。常见术式包括翼点入路显微切除术、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等,具体需根据肿瘤毗邻矢状窦、颅底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决定。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需联合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采用腰大池引流控制颅内压。
脑膜瘤患者术后应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避免用力咳嗽或便秘增加颅内压。康复期需每半年复查头颅影像,若发现残留肿瘤生长可考虑伽马刀放射治疗。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肿瘤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