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等气体交换的核心部位,主要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各级支气管和肺泡。
1、气管结构气管位于喉部与主支气管之间,由C形软骨环支撑保持通畅。气管黏膜含有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能够通过黏液纤毛运动清除吸入的异物和病原体。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是异物容易滞留的部位。
2、支气管分级主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入肺门,右主支气管较粗短且走行陡直。支气管经过23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终末细支气管直径小于1毫米。支气管壁软骨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哮喘发作时这些平滑肌痉挛会导致呼吸困难。
3、呼吸性细支气管从第17级分支开始出现肺泡结构,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出现散在肺泡开口,兼具传导气体和交换功能。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由纤毛细胞逐渐变为扁平上皮,有利于气体扩散。
4、肺泡结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成人约有3-4亿个肺泡。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外表面缠绕丰富毛细血管网。肺泡内表面存在降低表面张力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缺乏该物质会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5、血气屏障肺泡上皮与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气屏障,厚度仅0.2-0.5微米。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简单扩散完成交换,任何导致屏障增厚的病变都会影响气体交换效率。肺水肿、肺纤维化等疾病会破坏这一精细结构。
保持下呼吸道健康需注意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做好防护。适度有氧运动可增强肺功能,建议选择游泳、慢跑等锻炼方式。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肺功能。日常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呼吸道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