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囊和蜕膜排出后多数情况下宫腔已基本干净,但仍需结合超声检查确认是否完全流产。判断流产是否完全需考虑妊娠物排出完整性、出血量变化、腹痛缓解程度、激素水平下降速度以及子宫内膜修复情况等因素。
1、妊娠物排出完整性:
孕囊与蜕膜完整排出是判断完全流产的重要指标,但肉眼无法确认绒毛组织是否全部脱落。部分绒毛残留可能导致持续出血或感染,需通过超声观察宫腔内有无强回声团块。
2、出血量变化:
完全流产后阴道出血应逐渐减少,7-10天内停止。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两周以上,提示可能存在组织残留。异常出血时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排除贫血。
3、腹痛缓解程度:
流产后的阵发性宫缩痛通常3天内减轻。持续性下腹坠痛伴发热可能提示宫腔感染,需检查子宫压痛情况及白细胞计数。感染风险随残留组织存留时间延长而增加。
4、激素水平下降: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应在流产后2-3周降至非孕水平。激素下降缓慢可能提示滋养细胞残留,需每周监测直至数值正常,必要时行清宫术。
5、子宫内膜修复:
完全流产后子宫内膜应呈均匀线状回声,厚度小于15毫米。超声显示宫腔积液或内膜不均时,可能需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或行宫腔镜检查。
流产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两周,每日观察体温和出血情况。饮食宜补充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消毒卫生巾并及时更换。下次月经恢复前禁止性生活,避孕至少3个月以上。如出现发热、大出血或严重腹痛需立即就医复查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