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脊肌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不良姿势、外伤、脊柱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手术等方式缓解。
1、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重复进行弯腰、搬重物等动作,可能导致竖脊肌过度疲劳,局部乳酸堆积引发疼痛。建议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适当进行腰部拉伸运动。疼痛明显时可使用热水袋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
2、不良姿势驼背、骨盆前倾等错误体态会使竖脊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日常需保持脊柱中立位,坐立时腰部可垫支撑枕,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可练习靠墙站立训练,后脑勺、肩胛骨、臀部紧贴墙面,每日坚持10分钟。
3、外伤急性扭伤或撞击可能导致竖脊肌纤维撕裂,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受伤48小时内应冰敷止血,后期转为热敷促进恢复。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
4、脊柱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疾病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放射性疼痛。这类疼痛常伴随下肢麻木、无力感,需通过CT或核磁共振确诊。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配合牵引、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5、强直性脊柱炎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晨起腰背僵硬超过30分钟是其典型特征。确诊需检查HLA-B27基因和骶髂关节影像。除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等抗炎药外,需长期进行游泳、瑜伽等柔韧性训练。
日常应避免单侧背包、跷二郎腿等不对称受力行为,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臀桥等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吸收。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排查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睡眠时可采取侧卧屈膝姿势减轻脊柱压力,床垫过硬或过软均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