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神经系统损伤、前列腺增生、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等类型。
1、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年龄增长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盆底肌群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肌肉力量减弱时,腹压增高会导致尿液漏出。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凯格尔运动可帮助增强盆底肌力量,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2、膀胱过度活动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引起尿频、尿急症状。可能由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刺激或特发性原因导致。患者常突然产生强烈尿意且难以控制。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症状,必要时可使用M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3、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膀胱控制功能。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可导致膀胱收缩与尿道括约肌协调失衡。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排尿困难与失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间歇导尿是常用管理方法。
4、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长期排尿困难会使膀胱代偿性肥厚,最终引发充盈性尿失禁。患者常有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等症状。药物治疗以α受体阻滞剂为主,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增生组织。
5、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尿道括约肌损伤或功能不全会导致关闭压力不足。常见于前列腺术后、骨盆骨折等情况。这类失禁表现为持续性漏尿。轻度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改善,重度需考虑人工括约肌植入等手术方式。
尿失禁患者应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超重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便秘者要保持排便通畅。选择吸水性好的护理用品,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类型,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数尿失禁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