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是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主要由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和抗体等成分组成,具有湿润鼻腔、吸附灰尘和病原体的作用。
1、黏液分泌鼻腔黏膜中的杯状细胞和黏液腺持续分泌黏液,主要成分为水和黏蛋白。黏蛋白具有黏弹性,能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同时黏液中的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可抑制病原体生长。正常成人每日分泌约1000毫升黏液,大部分通过纤毛运动被吞咽。
2、纤毛运输鼻腔黏膜表面密布纤毛,通过协调摆动形成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纤毛以每分钟1000次的频率摆动,推动黏液层以每分钟5毫米的速度向鼻咽部移动。这一过程可将吸附异物的黏液输送至咽部,经吞咽进入胃酸环境灭活病原体。
3、炎症反应当遭遇病毒或过敏原刺激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使黏液分泌量增加5-10倍,黏蛋白比例升高形成脓性鼻涕。此时纤毛运动受阻,黏液滞留引发鼻塞症状。
4、成分变化急性炎症期鼻涕呈清水样,含大量组织液和免疫球蛋白。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浸润,死亡的白细胞使鼻涕变黄绿色。慢性鼻炎时黏液腺增生,分泌更多黏稠分泌物。过敏反应则使鼻涕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5、排出途径生理状态下90%黏液经后鼻孔咽下。当分泌量超过运输能力时,部分从前鼻孔流出形成可见鼻涕。用力擤鼻可使鼻内压骤升,可能导致分泌物进入鼻窦或中耳。正确方法应单侧鼻孔交替擤鼻,避免用力过猛。
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维持黏液纤毛系统功能,建议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冬季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避免干燥刺激导致代偿性分泌物增多。反复出现黄绿色脓涕或血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排除鼻窦炎等病变。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远离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