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切开置管术是一种通过切开鼓膜并放置通气管以改善中耳通气功能的手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或顽固性中耳积液患者。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局部麻醉、鼓膜切开、置管固定及术后护理五个环节。
1、术前评估术前需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耳内镜检查,确认中耳积液程度和鼓膜状态。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有手术禁忌证,如急性外耳道炎或凝血功能障碍。儿童患者需配合镇静药物使用,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
2、局部麻醉对于成人患者,通常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棉片贴敷鼓膜表面10-15分钟。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起效后,鼓膜对器械操作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可减少术中不适感。
3、鼓膜切开在耳显微镜辅助下,使用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作2-3毫米放射状切口。该区域血管分布较少,可降低出血风险。切口需避开听骨链区域,避免损伤镫骨或砧骨等精细结构。
4、置管固定选择硅胶或钛合金材质的通气管,用显微钳将其翼缘嵌入切口。通气管呈哑铃形设计,两端膨大可防止脱落。置管后需用吸引器清除中耳积液,部分病例需采集积液进行细菌培养。
5、术后护理术后24小时内避免耳部进水,定期复查通气管通畅度。通气管通常保留6-12个月,待咽鼓管功能恢复后自行脱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管腔堵塞或耳漏,需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建议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游泳或潜水等水上活动。出现耳痛、流脓或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日常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通气管留置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气压急剧变化的环境,定期随访监测中耳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