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水疱期、溃疡期和愈合期。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病程可能受到病毒类型、免疫状态、治疗干预等因素影响。
1、潜伏期病毒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后,在神经节内长期潜伏。此阶段无任何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周到数年不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被激活并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
2、前驱期在皮疹出现前24-48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灼热、刺痛或瘙痒等神经痛症状。部分患者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此时病毒已在表皮细胞内大量复制,但尚未形成可见皮损。
3、水疱期皮肤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水疱多发生在口唇、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此阶段病毒传染性最强,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应避免接触他人。
4、溃疡期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或溃疡,表面可有黄色渗液或结痂。此时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疼痛加剧、脓性分泌物等。溃疡通常在3-5天内逐渐干燥。
5、愈合期溃疡表面形成痂皮,上皮逐渐再生修复。愈合过程通常不留瘢痕,但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病毒重新回到神经节内潜伏,等待下次复发机会。
疱疹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发作期需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食物如鱼类、豆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等。保证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每年发作超过6次或症状严重,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