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甲型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以及及时就医。
1、乏力与食欲不振
甲型肝炎初期,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同时伴随食欲不振。这是因为病毒侵入肝脏后,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减轻肝脏负担。
2、恶心与呕吐
甲型肝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异常,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此时应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量多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
3、腹痛与黄疸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这是因为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障碍。此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并结合抗病毒治疗。
4、预防与治疗
预防甲型肝炎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经常接触不洁水源或食品的人。治疗方面,轻度患者可通过休息、饮食调理和保肝药物恢复;中重度患者需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人工肝支持治疗。
甲型肝炎虽然症状明显,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