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以及及时就医。
1、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方式包括:
- 食物污染: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海鲜或生食。
- 水源污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 密切接触: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或通过性接触传播。
2、症状表现
甲型肝炎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6周内出现,分为轻度和重度:
- 轻度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热等,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胃肠炎。
- 重度症状: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深色尿液、腹痛、肝区压痛等,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3、预防措施
预防甲型肝炎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免疫力:
- 接种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如旅行者、食品从业者接种。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饮用煮沸的水,饭前便后洗手。
-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污水处理,避免水源污染。
4、治疗方法
甲型肝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康复,但需注意以下治疗措施:
- 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缓解症状。
- 饮食调理: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避免饮酒和油腻食物。
- 休息与监测:保证充足休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过度劳累。
甲型肝炎虽然症状较轻,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通过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和及时就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