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与肛周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主要治疗方式有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抗生素软膏、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1、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会阴部,排便后及时用无菌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剂,清洗后保持干燥,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家长需为患儿选择纯棉透气尿布,并定时更换。
2、使用抗生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每日薄涂2次。若形成脓肿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禁止自行挤压脓肿,防止感染扩散。
3、挂线疗法适用于单纯性低位肛瘘,通过橡皮筋缓慢切割瘘管形成瘢痕愈合。术后需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家长要注意观察橡皮筋张力,一般7-10天可自行脱落。该方法创伤较小但复发率较高。
4、瘘管切开术对复杂性肛瘘需手术切开瘘管,清除坏死组织后开放创面。术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黏膜修复,配合微波理疗加速愈合。患儿需卧床休息3天,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少渣半流质。
5、肛瘘切除术针对反复发作或高位肛瘘,需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术后可能暂时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创面愈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该方式根治效果较好但可能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
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火龙果、西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800毫升。避免久坐或过度哭闹导致腹压增高,定期复查肛门恢复情况。若发现肛周红肿渗液加重,应立即返院检查。两岁以下患儿建议使用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减少局部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