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肝脏内脂肪过度堆积导致的慢性肝病,与饮酒无关,主要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相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三个阶段。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因素有关,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等表现。
1、单纯性脂肪肝单纯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阶段,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超过5%,但无炎症或纤维化。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少数会出现轻微肝区胀痛。该阶段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改善,如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必要时需监测血糖和血脂水平。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除脂肪沉积外,还伴有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持续性疲劳等症状。该阶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格列酮片、奥贝胆酸片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配合低脂高纤维饮食,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病情。
3、代谢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诱因,常伴随腹型肥胖、高血压等表现。改善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减少含糖饮料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燕麦、西蓝花等,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调节糖代谢。
4、遗传易感性PNPLA3基因变异等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发病。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检测肝脏超声和肝功能,避免高果糖饮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5、继发肝纤维化长期未控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表现为肝硬度值升高、门静脉高压等。此时需在专科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或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分期,严重者需肝移植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及代谢指标,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避免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睡眠充足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