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症状主要有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分泌物渗出、瘙痒不适、排便困难以及反复发作的肛门脓肿。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后未完全愈合导致。
1、红肿疼痛肛瘘患者常在肛门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尤其在坐立或排便时疼痛加剧。红肿区域可能伴随灼热感,触摸时有明显压痛。这种症状通常与瘘管内的感染和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充血肿胀。
2、分泌物渗出肛门周围常有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从瘘管外口渗出,可能污染内衣并产生异味。分泌物量多时会导致局部皮肤潮湿,长期刺激可能引发湿疹。分泌物性状可反映感染程度,脓性分泌物多提示急性感染。
3、瘙痒不适由于分泌物刺激和局部潮湿,患者常感到肛门周围皮肤瘙痒难忍。搔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夜间瘙痒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瘙痒还可能导致皮肤增厚和色素沉着。
4、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因疼痛恐惧排便,可能出现排便延迟或排便不尽感。严重时可能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便秘,粪便干硬又会加重排便疼痛。长期排便困难可能引发痔疮等并发症。
5、反复脓肿肛瘘患者可能经历肛门周围脓肿的反复发作,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加剧,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脓肿破溃后症状暂时缓解,但瘘管未愈会导致感染灶持续存在,形成慢性迁延性病变。
肛瘘患者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避免久坐和剧烈运动摩擦患处。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定期复查以确保瘘管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