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轮状病毒通常由接触病毒污染物、免疫力低下、人群密集场所暴露、不良卫生习惯、病毒携带者传播等原因引起。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伴随发热、呕吐、水样便等症状。
1、接触病毒污染物宝宝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或衣物后,可能通过手口接触感染。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建议家长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宝宝常接触的物品,及时处理呕吐物和排泄物,护理前后需彻底洗手。
2、免疫力低下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局部免疫屏障较弱,更易感染轮状病毒。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球蛋白A增强防御,家长应注意避免宝宝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3、人群密集场所暴露托幼机构、儿童游乐场等场所人员密集,易发生轮状病毒聚集性传播。病毒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建议流行季节减少带宝宝前往密闭公共场所,必须前往时可佩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清洁手部。
4、不良卫生习惯宝宝吸吮手指、啃咬玩具等行为可能直接摄入病毒。家长需帮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20秒以上,避免共用毛巾。护理腹泻宝宝后需对马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5、病毒携带者传播成人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能成为无症状携带者,通过照顾宝宝时传播病毒。家庭成员出现胃肠不适时应避免接触宝宝,必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并加强手卫生。轮状病毒疫苗保护率可达90%,建议在宝宝6周龄后尽早接种。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需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宝宝餐具单独煮沸消毒,处理尿布后规范洗手。腹泻期间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腹泻。若宝宝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家长须立即就医。轮状病毒病程通常3-8天,恢复期应提供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逐步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