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腹胀症状,常见于婴幼儿腹泻病,多伴随呕吐、水样便及发热。腹胀通常由肠道炎症、产气菌群失衡或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引起。
1、肠道炎症轮状病毒破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乳糖酶减少和消化吸收障碍。建议家长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并暂停乳制品摄入。
2、菌群失衡病毒感染后肠道菌群失调,产气菌增殖导致腹胀。家长需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缓解症状。
3、脱水电解质紊乱频繁呕吐腹泻引发低钾血症,导致肠蠕动减弱。需及时静脉或口服补液纠正电解质,必要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分泌。
4、继发乳糖不耐受病毒损伤肠黏膜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家长应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症状持续需检测粪便还原糖含量。
患儿出现持续腹胀伴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医,护理期间注意臀部皮肤清洁,喂养遵循少量多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