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检查结果通常包括视力、眼压、眼底、角膜地形图等多项数据,需由专业眼科医生结合临床评估。常见指标主要有视力表数值、眼压范围、角膜曲率、视神经杯盘比、黄斑区状态等。
1、视力表数值视力检查结果以小数或分数形式呈现,如1.0或20/20代表标准视力。数值低于1.0可能提示近视、远视或散光,需进一步验光确认屈光度数。儿童视力发育未完善时,结果需与年龄标准对照。
2、眼压范围正常眼压为10-21毫米汞柱,超过21毫米汞柱需警惕青光眼风险。但眼压存在昼夜波动,单次测量异常需结合角膜厚度、视神经检查综合判断。低眼压可能与外伤或术后情况相关。
3、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用于评估散光程度及圆锥角膜风险。平坦角膜曲率小于38D或陡峭角膜曲率大于48D均属异常,可能影响角膜接触镜适配或屈光手术方案。
4、视神经杯盘比眼底检查中视神经杯盘比大于0.6需重点关注,可能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有关。但生理性大杯盘比者需结合眼压、视野检查鉴别。杯盘比不对称超过0.2也有临床意义。
5、黄斑区状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层次结构。中心凹厚度减少提示萎缩性病变,厚度增加常见于黄斑水肿。异常反射信号可能反映玻璃膜疣、出血或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
拿到检查报告后应避免自行解读数据,所有指标均需结合症状和医生触诊综合判断。建议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存档对比,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视网膜微血管状况。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异常及时复诊。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量眼压并检查视神经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