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严重程度需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等专业检查综合判断。主要评估指标有眼压值高低、视野缺损范围、视神经杯盘比变化、角膜厚度测量、前房角镜检查结果等。
青光眼患者眼压持续超过21毫米汞柱可能提示病情进展,但部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虽在正常范围仍会出现视神经损伤。视野检查显示中心视野缺损或管状视野通常表明已进入中晚期,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旁中心暗点。视神经杯盘比大于0.6或双侧不对称需警惕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需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一步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中央厚度低于500微米可能造成眼压测量值假性偏低,需进行校正计算。前房角镜检查可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急性发作时眼压常急剧升高至50毫米汞柱以上,伴有剧烈眼痛头痛需紧急处理。
部分青光眼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现象、夜间视力下降。开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而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眼红眼痛、恶心呕吐等急症表现。继发性青光眼可能伴随葡萄膜炎、眼外伤、糖皮质激素使用等病史。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常见畏光流泪、角膜混浊增大等特征。某些特殊类型如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可能伴有偏头痛、雷诺现象等全身血管调节异常表现。
确诊青光眼后应定期复查眼压和视野,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控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内。建议选择游泳等非对抗性运动,避免举重、倒立等可能升高眼压的活动。饮食注意补充深色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质,限制咖啡因摄入,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出现视力骤降或眼胀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