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主要通过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综合判断泌尿系统及代谢状况。异常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炎、糖尿病、肝胆疾病等。
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颜色深浅与饮水量有关。红色尿液可能提示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肾炎或肿瘤。酱油色尿液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或横纹肌溶解有关。乳白色尿液需考虑乳糜尿或泌尿系统感染。
2、尿蛋白正常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阳性结果可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病变。剧烈运动、发热或直立性蛋白尿也可导致暂时性蛋白尿,需结合临床判断。
3、尿糖健康人尿糖检测应为阴性。阳性结果常见于糖尿病,反映血糖超过肾糖阈。妊娠期、肾性糖尿或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糖类食物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需结合血糖检测鉴别。
4、尿红细胞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血尿可能来源于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常见原因包括结石、感染、肿瘤或肾小球疾病。女性月经期可能造成假阳性,应避开经期检查。
5、尿白细胞正常尿液中白细胞不超过5个/高倍视野。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但需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可能,留取清洁中段尿可提高准确性。长期白细胞尿需警惕泌尿系统结核或间质性肾炎。
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女性避开月经期,留取晨起中段尿送检。检查结果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重复检测或进行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等进一步检查。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泌尿系统健康,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