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主要表现为跟腱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见症状有跟腱压痛、晨僵、运动后疼痛加重、足跟上方增粗、踝关节背屈受限等。跟腱炎通常由过度运动、穿鞋不当、跟腱退变、外伤或类风湿关节炎等因素引起。
1、跟腱压痛跟腱炎患者在跟腱止点上方2-6厘米处可出现明显压痛,按压时疼痛呈钝痛或刺痛。急性期压痛点多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慢性期可能触及跟腱增厚或结节。疼痛在休息后减轻,但再次活动时复发,严重者静息时也有持续性疼痛。
2、晨僵患者晨起或久坐后常感到跟腱区域僵硬,活动初期疼痛明显,行走数分钟后症状缓解。这种晨僵现象与夜间跟腱处于缩短状态有关,通过适当牵拉可改善症状。若晨僵持续超过30分钟需警惕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可能。
3、运动后疼痛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跟腱疼痛显著加重是典型表现,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足部爆发性动作后。疼痛可能从轻度不适发展为剧烈刺痛,甚至影响正常行走。症状与跟腱微小撕裂及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停止运动后48小时内疼痛达到高峰。
4、跟腱增粗慢性跟腱炎患者可见足跟上方跟腱部位梭形膨大,触诊可发现跟腱直径超过正常1厘米的标准。这种结构性改变源于长期炎症导致的纤维组织增生,超声检查可见跟腱内部回声紊乱及血流信号增加。
5、背屈受限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减小,被动拉伸跟腱时诱发疼痛。患者常表现为上楼梯困难或无法完成踮脚尖动作,严重者出现跛行。这种功能障碍与跟腱弹性下降、周围组织粘连以及疼痛回避反应有关。
跟腱炎患者应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小腿三头肌拉伸。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建议使用矫形鞋垫分散跟腱负荷。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跟腱明显变细时需及时就医,以防跟腱断裂风险。日常可进行离心性力量训练增强跟腱耐受性,如台阶缓慢下落练习,同时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