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睡觉时需注意体位调整、避免压迫患侧、保持环境安全、监测夜间症状、预防坠积性肺炎等措施。
1、体位调整建议采用30度半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完全平躺导致颅内压升高。使用高度适中的枕头支撑头部和颈部,保持气道通畅。若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需抬高床头防止误吸。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促进血液循环。
2、避免压迫患侧肢体瘫痪侧需放置软垫保护,防止长时间受压引发压疮。手臂外展位放置,手掌下垫毛巾卷维持功能位。下肢用枕头支撑,避免足下垂。夜间检查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体位。
3、保持环境安全床边安装护栏防止坠床,走道预留助行器活动空间。地面避免放置杂物,夜间保持地灯照明。将常用物品放在健侧易取位置,水杯、呼叫铃等置于床头。卫生间安装防滑垫和扶手,降低跌倒风险。
4、监测夜间症状观察有无打鼾、呼吸暂停等睡眠呼吸障碍,记录肢体抽搐或异常动作。使用血氧仪监测氧饱和度,发现嗜睡、意识模糊等脑缺氧表现需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者睡前测量血压,避免夜间血压波动过大。
5、预防坠积性肺炎睡前协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进食后保持坐位1小时再平卧,床头备吸引器备用。定期拍背促进分泌物排出,注意口腔清洁。出现发热、咳嗽加重需警惕吸入性肺炎。
脑血栓患者睡眠管理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午休时间不超过1小时。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避免频繁起夜。卧室温度维持在24-26度,湿度50%-60%。饮食宜清淡,晚餐不过饱。康复期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桥式运动等被动活动。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血管状况,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出现头痛加剧、肢体无力加重等预警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