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输尿管镜碎石导致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感染通常由手术操作、细菌入侵、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感染后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一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75mg口服每日两次,疗程一般为7-14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引流:对于感染严重、形成脓肿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引流。常用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前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脓液,后者通过输尿管镜放置支架以解除梗阻。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增强免疫:感染后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每周两次,以提高抗感染能力。
4、预防复发:感染控制后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尿培养,监测感染是否完全清除。平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憋尿。对于有尿路结石病史的患者,需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预防结石复发。
5、饮食调理:感染期间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预防尿酸结石形成。
感染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有助于病情恢复。饮食上需保证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促进细菌排出。定期复查尿常规、尿培养,监测感染是否完全清除。对于有尿路结石病史的患者,需长期随访,预防结石复发。平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憋尿。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