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需要取出固定物,需根据患者年龄、骨折愈合情况、固定物类型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年轻患者通常建议取出,老年患者可考虑保留。固定物取出需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避免二次损伤。
1、年轻患者取出固定物的必要性
年轻患者活动量大,长期保留固定物可能增加局部疼痛、感染或金属疲劳断裂的风险。取出固定物可恢复骨骼正常力学结构,减少远期并发症。常见取出时机为术后1-2年,需通过X线或CT确认骨折完全愈合。
2、老年患者保留固定物的考虑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明显,二次手术风险较高,且活动量相对较小,保留固定物可避免手术创伤。若固定物未引起明显不适,可长期保留。但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存在松动、移位或感染等问题。
3、固定物取出的手术方法
固定物取出手术通常采用原切口,减少组织损伤。常见方法包括螺钉取出、钢板取出及髓内钉取出。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4、保留固定物的注意事项
保留固定物的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局部症状及影像学变化。若出现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日常活动中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固定物的机械应力。
5、饮食与康复建议
术后饮食应富含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常见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类及绿叶蔬菜。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取出固定物,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年轻患者建议取出以减少远期风险,老年患者可考虑保留以降低手术风险。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定期复查,关注局部症状,确保骨骼健康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