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石膏固定是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式,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术后辅助固定。石膏固定主要通过限制关节活动促进骨折端稳定愈合,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应症广等特点。
1、固定原理石膏固定利用石膏绷带遇水硬化后的塑形特性,通过包裹肢体形成硬质外壳。其力学支撑可分散骨折端应力,减少异常活动对愈合的干扰。固定范围通常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相邻关节,确保力学稳定性。石膏材质分为传统石膏绷带和新型高分子材料,后者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等优势。
2、适应症选择适用于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儿童青枝骨折等。对于关节内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通常需手术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皮肤耐受性,糖尿病等循环障碍患者应慎用。部分术后患者需联合外固定支架使用。
3、操作要点操作前需手法复位骨折端至解剖位置,衬垫棉纸保护骨突部位。石膏浸泡后按肢体轮廓塑形,维持功能位固定。掌指关节、足趾等末端需外露以便观察血运。塑形期保持体位至石膏完全硬化,避免压疮形成。部分复杂骨折需采用U型石膏或长臂管型石膏。
4、并发症预防常见问题包括石膏压迫导致皮肤溃疡、固定松动影响愈合效果、长期制动引发关节僵硬等。需每日检查末梢循环,观察是否存在肿胀、麻木等缺血表现。保持石膏干燥清洁,禁止用硬物搔抓内部皮肤。发现石膏断裂或严重不适需及时复诊调整。
5、康复管理固定期间需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拆除石膏后逐步开展关节功能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僵硬。营养方面注意补充钙质、维生素D及优质蛋白,促进骨痂形成。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儿童患者一般4-6周可拆除,成人需6-8周或更久。
骨折患者石膏固定后应避免负重或剧烈活动,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保持石膏干燥,淋浴时可用防水套保护。观察肢体颜色、温度变化,出现持续疼痛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关节活动度。合理膳食补充骨骼营养素,定期随访确保骨折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