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通过止血治疗、降低颅内压、预防脑血管痉挛、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病症通常由颅脑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止血治疗:
急性期需立即控制出血,临床常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系统,配合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考虑输注血小板,同时需监测凝血四项指标。止血期间需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
2、降低颅内压:
出血后脑脊液循环障碍易引发颅内高压,需使用甘露醇快速脱水,配合呋塞米增强利尿效果。严重者可考虑腰大池引流术释放脑脊液,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
3、预防脑血管痉挛:
出血后3-14天是血管痉挛高发期,需持续使用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联合羟乙基淀粉改善微循环。每日经颅多普勒监测血流速度,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时需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剧烈头痛可选用曲马多镇痛,癫痫发作需静脉推注地西泮控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应激性溃疡,必要时进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昏迷患者需加强气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
5、手术治疗:
对于CT显示出血量大于20ml或中线移位超过5mm者,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合并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者可同期实施夹闭术或栓塞术,术后需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观察72小时。
康复期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鱼肉蛋奶,搭配香蕉等富钾食物维持电解质。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恢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与平衡练习,避免剧烈运动与高空作业,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吸收情况。出现嗜睡、呕吐等异常症状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