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肠炎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饮食不规律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免疫力低下者以及有家族遗传史者。
1、长期饮食不规律者经常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偏好高盐辛辣食物的人群,胃肠黏膜易受刺激。胃酸分泌紊乱可能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建议调整进食节奏,每日定时定量用餐,避免空腹饮用浓茶或咖啡。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该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通过共用餐具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常见口臭、反复嗳气等症状,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根治方案常包含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三联疗法。
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持续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这类人群易出现黑便、胃部烧灼感,建议用药期间配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胃黏膜保护剂。
4、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胃肠黏膜修复能力较差。此类人群更易合并念珠菌性食管炎等机会性感染,表现为吞咽疼痛、食欲减退,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病变。
5、有家族遗传史者直系亲属患有胃癌或重度萎缩性胃炎时,其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建议40岁前开始胃镜筛查,日常需严格戒酒并补充叶酸片,警惕贫血、消瘦等癌前病变信号。
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胃功能检测,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南瓜等,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注意避免自行购买抑酸药物长期服用,以免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