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适度运动、药物治疗、预防跌倒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加速、雌激素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长期用药、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每日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搭配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避免高盐、高咖啡因饮食,减少钙流失。建议分次少量补钙,单次摄入不超过500毫克钙元素,以提高吸收率。
2、补充钙剂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需随餐服用,胃酸缺乏者可选择枸橼酸钙。联合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促进肠道钙吸收。补钙期间需监测血钙尿钙水平,防止肾结石风险。
3、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次30分钟,可刺激骨形成。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者,抗阻力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弯腰搬重物等易导致骨折的动作。
4、药物治疗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需空腹直立服用。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适用于严重病例。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需评估血栓风险。
5、预防跌倒居家环境需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视力障碍者定期验光配镜,避免服用致眩晕药物。外出使用助行器,穿戴防滑鞋。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老年人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吸烟者需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保留食材钙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监测骨代谢指标。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时,应及时进行椎体影像学检查。家属需协助记录用药情况,定期陪同复查,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