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中的熟食可能感染细菌,但正确储存可显著降低风险。熟食污染主要与储存温度不当、密封不严、存放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
熟食在4℃以下冷藏可抑制多数细菌繁殖,但部分耐低温细菌如李斯特菌仍能缓慢生长。未密封的熟食可能因冰箱内交叉污染或频繁开关门导致温度波动而滋生细菌。熟食表面水分未擦干会加速微生物繁殖,尤其是高蛋白食物如肉类、乳制品。熟食与生食混放时,生食携带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通过接触或汁液污染熟食。熟食冷藏超过3天或反复加热会破坏其组织结构,更易被细菌分解。
李斯特菌感染对孕妇、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危害较大,可能引发败血症或脑膜炎。沙门氏菌污染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耐高温,即使复热也无法完全消除。部分霉菌在低温下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真空包装破损的熟食可能因肉毒杆菌繁殖引发神经麻痹。
建议熟食放入冰箱前用保鲜膜密封或装入密闭容器,生熟分区存放。食用前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5℃以上,冷藏超过3天的熟食应丢弃。定期清洁冰箱密封条和隔层,保持温度在0-4℃。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冷食熟肉、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等高风险食物。若食用冷藏熟食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