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可以通过针灸辅助调理,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常用于改善阴虚火旺、肝阳上亢等内热相关证型。
1、阴虚火旺长期熬夜或久病伤阴可能导致虚火内生,表现为五心烦热、夜间盗汗。针灸常选太溪、三阴交等滋阴穴位,配合中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2、肝阳上亢情绪压力或过度劳累易引发肝郁化火,伴随头晕目赤、急躁易怒。针灸以太冲、行间等泻肝火穴位为主,可联合龙胆泻肝丸、天麻钩藤颗粒、当归龙荟丸等药物。
3、胃肠积热饮食辛辣或暴饮暴食造成脾胃积滞化热,出现口臭便秘、牙龈肿痛。针灸选取内庭、合谷等清胃火穴位,配合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枳实导滞丸等中成药。
4、外感传里感冒未愈邪热入里可能转化为内热,见持续低热、咽干咳嗽。针灸以大椎、曲池等解表清里穴位为主,常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药物。
针灸调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保持规律作息,若发热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