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出现红色血斑通常由结膜下出血引起,常见原因有眼部外伤、剧烈咳嗽、高血压、血液疾病及眼部手术。
1、眼部外伤:
外力撞击或揉搓眼睛可能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轻微外伤引起的出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1-2周可自行吸收,期间避免揉眼和佩戴隐形眼镜。
2、剧烈咳嗽:
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引发的剧烈咳嗽会增加眼压,导致结膜毛细血管破裂。控制原发病症后出血会逐渐消退,可配合冷敷缓解症状。
3、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眼部血管脆性增加。这类患者需监测血压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同时定期检查眼底血管状况。
4、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自发性结膜出血。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针对病因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或维生素K等治疗。
5、眼部手术:
白内障或近视矫正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结膜下出血。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促进出血吸收。
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用眼疲劳,每日热敷眼部2次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血范围持续扩大或伴随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排查视网膜出血等严重情况。中老年患者建议每半年测量血压并检查眼底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