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可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钡餐造影、症状问卷评估等方式确诊。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检查是否存在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病变。检查前需空腹6小时以上,过程中可能需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2、24小时pH监测:
通过鼻腔放置pH监测电极至食管下端,连续记录24小时内的胃酸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当食管pH值低于4的次数超过50次或总酸暴露时间超过4.2%,可确诊病理性反流。检查期间需正常饮食并记录进食、平卧时间。
3、食管测压检查:
用于评估食管蠕动功能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导管经鼻插入食管后,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吞咽时食管各段的收缩强度及协调性。若显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于10mmHg或食管蠕动波幅降低,提示抗反流屏障功能异常。
4、钡餐造影:
患者吞服硫酸钡造影剂后在X光下观察钡剂通过食管的过程,可发现钡剂向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等结构性异常。该方法对轻度反流敏感性较低,但能清晰显示食管狭窄、溃疡等并发症。
5、症状问卷评估:
采用标准化量表如GERD-Q问卷,根据烧心、反酸等症状频率和程度进行评分。典型症状每周发作2次以上且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时,临床可初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该方法适用于流行病学筛查和疗效评估。
确诊胃食管反流后,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薄荷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进食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肥胖者需控制体重。规律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应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若夜间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