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紫登主治医师
-
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科室:
肛肠科
- 肛周潮湿
- 大便变形
- 肛周流脓与分泌物
- 肛门直肠狭窄
- 大便溏
- 结直肠癌走上分子分型之路
- 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警惕艰难梭菌
- 白细胞介素-23在IBD中的作...
- IL-13在克罗恩氏病患者肠道...
- 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抗癌药物作用
- 癌症和炎症
- 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 肿瘤干细胞
- 直肠息肉中医证侯鉴别
- 肛门坠胀中医鉴别
- 肛门肿胀中医鉴别
- 腹满
- 腹中痞块
- 肠鸣
- 大便下血
- 大便艰难
- 大便秘结
- 大便失禁
- 里急后重
- 大便脓血
- 腹泻
- 肛门生痔
- 肛周疮毒
- 肛周生痈
- 肛门瘙痒
- 肛漏
- 肛裂
- 大便异常的辨证分型
- 大便习惯改变
- 哪些疾病可引起排便不尽感
- 大肠癌的中西医治疗
- 结肠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 结肠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 直肠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 结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 为什么结肠会长息肉?
- 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致病机制研...
- 白细胞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特色有特...
- 直肠癌为何易被漏诊
- 如何治疗克罗恩病?
- 克罗恩病可做哪些检查及如何鉴别...
- 克罗恩病有哪些症状及合并症?
- 一种很罕见的肠炎??胶原性肠炎
- 切莫以为大便带血就是痔疮
- 如何做好肛门保健?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探讨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进行心理调适...
- 肛门失禁有哪些原因?
- 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及其监测的研...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
- 穴位埋线在治疗UC病四联序贯疗...
- 气液保留灌肠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诊治进展
-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标志物的实验室...
- 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
- 便秘的中医分类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 粘液便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
- 混合痔临床路径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
- 肛裂临床路径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
-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 腹泻的发病机制
- 哪些疾病可出现脓血便?
- 肛门潮湿怎么治疗
- 肛门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 中医治泻九法总概括
- 肛门疼痛的原因
- 肠易激综合征是轻微的肠炎吗?
-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因素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探讨
- 从毒、痰、痈角度辨治溃疡性结肠...
- 结肠黑变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 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
- 便秘的精神病学评估与心理治疗研...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大肠肛门病治...
- 结肠黑变病患者的饮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存在问题...
- 选择性?上粘膜切除术(TST)
- 确立“便秘病”为独立性疾病的理...
- 芍倍痔软化注射术治疗内痔80例...
- 结肠黑变病
-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理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基本思路
-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 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
- 功能性便秘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 功能性便秘的非药物治疗
- 便秘的诊断
- 外敷中药治疗便秘
- 顽固性便秘分型的一些类型
- 引起肛门直肠坠胀的疾病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肛肠...
- “慢性结肠炎”为什么容易复发
-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的几点...
- 便秘患者如何辨证饮食
- 便秘外科治疗的争议和共识
- 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慢性便秘的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一些方法
- 腹泻的中医治法
- 便秘
- 便秘的中医治法
- 现代医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5
- “三步四法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作者:戴紫登|发布时间:2012-04-17|浏览量:803次
一、“三步四法序贯疗法”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肛肠科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肛肠(大肠病)科戴紫登
1、三步策略法
第一步“通”,即通调脏腑与气血。UC初起或复发多以腹泻(“通”)或便秘或腹痛腹胀(“不通”)来治。其机理多为邪滞脏腑经脉、腑气不通或气血不通,多见于湿热蕴积、寒湿中阻、气滞血瘀等证。因此,宜“通因通用”或“不通则通”,重在通调脏腑与气血,祛其实邪,用药不忌大便次数增多,务必排尽污浊、脓血,理通腑气与气血。
第二步“和”,即调和寒热、调和阴阳、调和气血。UC病至中期或经初步“通”法治理后,多现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之病机,常见寒热错杂、脾肾阳虚、阴血亏虚等证,故宜调和肠胃、扶阳散寒、益气养阴等。其寒有寒郁和阳虚之别,宜温散或温补;其热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宜甘寒清热或苦寒清热;有气不足而阴血亏虚者,重在健脾益气以助阴血化生;有气随血脱者,重在止血而固气扶正。
第三步“补”,即扶补正气,预防复发。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又云:“阳主阴从”则“阴平阳秘”,是故“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UC病至缓解期,务当扶阳与健脾同时运用,并调整饮食结构[如不宜食牛肉、牛奶、酸奶、羊肉、狗肉、海鲜(包括干货)、虾、茶盐鸡蛋、酒类、冷物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宜四逆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或长期服用或一年左右。
此三步的应用,是当见症辨证而用之,但策略不可忘记,第而进之。
2、四法
1)口服汤剂与中成药法:(1)湿热内?型:治宜清热利湿、行瘀导滞,汤药方用芍药汤加减,如拔葜、黄芩、芍药、黄连、槟榔、木香、肉桂、当归、甘草;中成药可选用香连丸、苦参片、肠康片、虎地胶囊、结肠炎丸等口服。(2)寒湿阻滞型:治宜温化寒湿、活血理气,汤药方用理中汤合胃苓汤加减,如拔葜、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人参、干姜;中成药可选用理中丸口服。(3)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理气、散瘀导滞,汤药方用理肠宝加减,如拔葜、重楼、柴胡、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中成药可选用裸花紫珠片、血腑逐瘀胶囊等口服。(4)脾肾虚寒型: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汤药方用暖肠宝加减,如拔葜、重楼、诃子、肉豆蔻、白术、柴胡、佛手、官桂、干姜、吴萸、当归、白芍、乌梅、炙甘草;中成药可选用固本益肠片、四神丸等口服。(5)寒热错杂型:治宜温中清肠、行瘀导滞,汤药方用清肠宝加减,如柴胡、白芍、干姜、吴芋、黄连、乌梅、拔葜、重楼、甘草;中成药用清肠宝胶囊(院内制剂)。(6)阴血亏虚型:治宜养血滋阴、清肠止痢,汤药方用驻车丸加减,如拔葜、乌梅、黄连、干姜、当归、阿胶、赤芍、青蒿、胡黄连、炙甘草。(7)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运湿、涩肠止泄,汤药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如白参、茯苓、白术、木香、陈皮、莲肉、淮山、佛手、拔葜、乌梅、干姜、当归、诃子、肉豆蔻、焦三仙、炙甘草。中成药可选补脾益肠丸、小建中颗粒冲剂等口服。
2)中药灌肠法:适应范围为各型、各期和各种程度的患者。药物可以根据病人的要求选用下列一种药物或交替使用。⑴.“痔清消”袋泡剂(院内制剂),重症患者可在上液中加入锡类散2支(3.0g)或云南白药粉(1.0g)。⑵.“结肠宁灌肠剂”(国药成药),重症患者可在上液中加入锡类散2支(3.0g)或云南白药粉(1.0g)。灌肠给药方法:直肠型和/或乙状结肠型患者以直肠滴注法给药,每分钟30滴;左半结肠型和/或全结肠型患者以电脑灌肠仪灌肠为主。给药体位:左侧卧位滴注或电脑灌肠仪灌肠后,接膝胸位15分钟后转右侧卧位15分钟;再转左侧卧位15分钟;再接平卧,至少1小时以上。保留时间不够一小时者,可加1%利多卡因10毫升于药液中(对利多卡因过敏或有禁忌者除外)。
3).脐部敷贴法:适应范围为各型、各期和各种程度的患者。药物可以根据病人的要求选用下列一种药物或交替使用。⑴.理肠止痛贴脐膏(院内制剂):10克/次,脐部敷贴,每日早晚各一次。⑵.云南白药粉:4.0克/瓶+万应止痛膏20ml调匀后,2~3克/次填入脐部,代温灸膏脐部敷贴,每日早晚各一次。
4)穴位埋线法:适应范围为各型、各期和各种程度的患者。第1次取穴肺俞、
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双);第2次取穴胃俞、三焦俞、气海俞、小肠俞、膈关;第3次取穴脾俞、大肠俞、阳纲、意舍、盲门;埋线治疗时间为1次/10天,连续治疗3次。
3、序贯疗法
适应症主要是全结肠型/右半结肠型患者。第一阶段:(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2)痔清消或“结肠宁灌肠剂”灌肠仪灌肠,共30天;第二阶段:(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2)痔清消或“结肠宁灌肠剂”直肠滴注灌肠+(3)脐疗(脐部敷贴),共30天;第三阶段:(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穴位埋线{第1次取穴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双);第2次取穴胃俞、三焦俞、气海俞、小肠俞、膈关;第3次取穴脾俞、大肠俞、阳纲、意舍、盲门;埋线治疗时间为1次/10天,连续治疗3次},共30天。全疗程共90天。
总之,本“三步四法序贯疗法”方法是我院的特色疗法,经大量的临床治疗后肠镜证实,能有效地修复或改善肠粘膜病变;能有效地维持UC的缓解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肠外并发症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