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颅内恶性肿瘤,主要类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胶质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暴露、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或性格改变等症状。
1、发病机制胶质瘤的发生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关。部分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或IDH1基因变异等遗传学改变,长期接触苯类化合物或头部放射线照射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肿瘤细胞会浸润周围正常脑组织,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颅内压升高。
2、临床表现根据肿瘤位置和分级不同,症状存在差异。低级别胶质瘤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头痛或癫痫,高级别胶质瘤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额叶肿瘤易导致性格改变和认知障碍,运动区肿瘤会引起对侧肢体瘫痪。
3、诊断方法头颅MRI增强扫描是首选检查方式,能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和周围水肿带。磁共振波谱分析可鉴别肿瘤与炎症病变,PET-CT有助于评估代谢活性。最终确诊需依赖立体定向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WHO分级系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4、治疗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中神经导航和荧光显影技术能提高切除率。术后需配合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电场治疗可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控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在临床试验阶段。
5、预后管理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5-10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通常为12-15个月。定期MRI复查监测复发,康复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心理支持尤为重要,患者家属需关注情绪变化和认知功能衰退。
胶质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颅压波动。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术后癫痫患者须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建议参加病友互助组织,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应对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