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动脉硬化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粥样动脉硬化通常与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以及西蓝花、菠菜等蔬菜。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其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
3、控制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减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异常风险。避免过度节食或使用减肥药物,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减轻体重。
4、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合并高血压者可选用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达标。
5、手术治疗严重血管狭窄可考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可能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仍需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延缓病情进展。
粥样动脉硬化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