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常用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达格列净、利拉鲁肽等。
1、二甲双胍:
作为II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作用。该药物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长期使用需注意维生素B12缺乏风险。
2、格列美脲:
属于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患者,使用期间需警惕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
3、西格列汀:
作为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肠促胰素降解发挥作用。该类药物降糖效果温和,低血糖风险较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和头痛,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4、达格列净:
SGLT-2抑制剂通过促进尿糖排泄降低血糖,兼具减重和降压作用。使用期间需注意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老年患者需监测血容量状态,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罕见不良反应。
5、利拉鲁肽: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延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发挥作用,需皮下注射使用。该类药物具有显著减重效果,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胰腺炎病史者慎用。
II型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日常应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粗粮,搭配适量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出现明显口干、多尿症状加重或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II型脊髓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血管团块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典型特点包括局部血管异常增生、出血风险高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1、血管结构异常:
II型脊髓血管畸形的核心特征是脊髓内形成盘曲的血管团,这些异常血管多由动脉直接注入静脉系统,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过渡。血管壁通常存在发育缺陷,表现为肌层薄弱、弹性纤维缺失,容易发生血管扩张甚至破裂。
2、出血风险显著:
由于异常血管结构脆弱,患者在轻微外伤或血压波动时可能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髓内出血。出血后常出现突发性剧烈背痛,伴随神经功能急剧恶化,部分患者会出现布伦斯综合征表现,即头痛、颈强直伴神经根刺激症状。
3、进行性神经损害:
血管团占位效应可导致慢性脊髓压迫,早期多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无力,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布朗-塞卡尔综合征,即同侧运动障碍合并对侧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伴随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或失禁。
4、血流动力学紊乱:
畸形血管团会产生盗血现象,使正常脊髓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在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可能出现一过性下肢无力,称为脊髓性间歇性跛行。血管造影可见早期静脉显影,动脉期即可观察到粗大的引流静脉。
5、影像学特征:
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蜿蜒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葡萄串样强化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及扩张的引流静脉,是确诊的金标准。CT三维重建可精确定位病灶与椎体的空间关系。
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压骤增动作如用力排便。饮食应保证充足维生素K摄入以维持凝血功能,推荐适量食用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水中步行训练,利用浮力减轻脊柱负荷。定期进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和下肢肌力监测,发现新发肌力下降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复查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