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可通过目测皮肤黄染范围、观察巩膜颜色、监测精神状态、记录大小便颜色、使用经皮黄疸仪等方式在家初步评估。黄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感染等因素引起。
1、目测皮肤黄染在自然光线下观察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皮肤黄染程度。生理性黄疸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躯干,若黄染超过膝盖或手足心需警惕病理性黄疸。注意避免在荧光灯或黄色灯光下判断,可能造成视觉误差。
2、观察巩膜颜色轻轻翻开宝宝眼睑检查眼白部分是否发黄。巩膜黄染往往早于皮肤出现,是判断黄疸进展的重要指标。若发现巩膜明显黄染或伴有眼球转动异常,提示胆红素水平可能较高。
3、监测精神状态记录宝宝吃奶量、睡眠周期及哭闹反应。生理性黄疸通常不影响精神状态,若出现拒奶、嗜睡、异常哭闹或肌张力改变,可能提示胆红素脑病风险,需立即就医。
4、记录大小便颜色正常新生儿粪便应由墨绿色胎便逐渐转为黄色,尿液应为淡黄色。若发现陶土样白色大便或浓茶色尿液,可能存在胆汁淤积或溶血问题,需结合黄疸程度综合判断。
5、使用经皮黄疸仪家用经皮黄疸仪可通过皮肤反射光测定胆红素指数,测量时应选择前额、胸骨等部位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需注意该方法存在误差,数值超过12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时应就医复查血清胆红素。
家长需每日固定时间在自然光下记录黄疸变化,同时保持宝宝充足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自行使用茵栀黄等中药或日光浴等未经验证的方法。若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足月儿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三周,或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须立即至儿科就诊进行蓝光治疗或进一步检查。居家监测期间建议准备色卡对比图辅助判断,并保留每日检测数据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