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头痛通过针灸治疗通常有一定效果。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对颈源性头痛具有缓解作用。临床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等,配合电针或温针可增强疗效。
颈椎病头痛多因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椎间盘退变或小关节紊乱,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牵涉性头痛。针灸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对于轻度至中度颈椎病头痛患者,每周进行2-3次针灸,连续治疗2-4周后,多数人可感到颈部僵硬减轻、头痛发作频率下降。部分患者在首次针灸后即有明显放松感。
若颈椎病已发展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伴随上肢麻木、肌力下降等神经损伤症状时,单纯针灸效果有限。此类患者需结合颈椎牵引、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严重者可能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骨质增生严重或椎管狭窄的患者,针灸操作需避开骨性突起部位,避免加重损伤。
颈椎病患者除针灸外,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颈椎曲线的枕头,定期做颈部米字操放松肌肉。急性发作期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温度不宜超过40℃。日常注意颈部保暖,游泳、羽毛球等运动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若头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进行颈椎MRI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