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合理用药及调整生活方式。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力模糊,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与年龄增长、糖尿病、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
1、避免强光刺激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混浊,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选择UV400防护级别的镜片。室内避免直视刺眼光源,使用柔光灯具。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环境可能加重病情,需减少户外活动时长。
2、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血糖波动会促进白内障进展。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治疗。这些慢性病管理不善可能加速晶状体代谢异常。
3、定期复查每3-6个月需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压测量。若出现视物变形、眩光加重或视力骤降应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4、合理用药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可延缓蛋白质变性,谷胱甘肽滴眼液有助于抗氧化,但药物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混浊。使用任何眼药前需经眼科医生评估,避免自行购买宣称能治愈白内障的保健品。
5、调整生活方式戒烟可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损害,限制酒精摄入以防维生素代谢异常。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和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压波动。
白内障患者日常需保持用眼卫生,避免揉搓眼睛。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线但避免反光,使用电子设备每20分钟远眺休息。若需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前应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并避免弯腰提重物。家属应协助监测患者视力变化,尤其对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需加强看护防止跌倒。视力严重下降时应停止驾驶车辆,居家环境需减少障碍物设置防滑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