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通常需要进行妇科检查、盆底肌力评估、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子宫下垂可能与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盆底组织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阴道壁膨出程度,使用窥阴器评估子宫颈位置,判断下垂分级。患者需在膀胱排空状态下配合做屏气动作,医生会记录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检查可能发现阴道前壁或后壁伴随膨出,严重者可见宫颈脱出阴道口。
2、盆底肌力评估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将手指放入阴道内测量肌肉收缩力度和持续时间。常用牛津分级系统评估肌力等级,同时检查肛提肌裂隙宽度。该检查能明确盆底肌肉功能状态,对制定康复方案有指导意义,检查前需排空膀胱和直肠。
3、超声检查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可动态观察盆腔器官位置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膨出深度等参数。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最大屏气时分别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下移程度及是否合并膀胱直肠膨出。超声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是重要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4、尿动力学检查对于伴有排尿异常的患者,需通过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等评估下尿路功能。检查可鉴别压力性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是否与子宫下垂相关,导尿管置入时可能产生轻微不适,检查前需停用影响排尿的药物。
5、盆腔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能三维重建盆底解剖结构,清晰显示盆膈裂孔面积、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周围韧带状况。适用于复杂病例术前评估或保守治疗效果监测,检查时需保持静止约20分钟,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
确诊子宫下垂后,轻度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提重物和长期站立。中重度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子宫托或考虑手术治疗,术后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性生活。日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控制体重减少腹压,合并慢性咳嗽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出现排尿困难或下坠感加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