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步骤主要包括口腔检查、取模、颌位关系记录、试戴、最终戴牙五个阶段。修复过程中需考虑牙槽骨条件、咬合关系、面部美学等因素,由口腔修复科医生分步完成。
1、口腔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状况、牙槽嵴高度及形态、舌体空间等解剖条件,检查颞下颌关节功能。通过曲面断层片或CT了解剩余牙槽骨吸收程度,排除颌骨囊肿、埋伏牙等禁忌症。同时沟通患者对义齿颜色、形态的个性化需求。
2、取模使用藻酸盐或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精确的上下颌解剖印模,边缘需延伸至黏膜转折处。通过功能性印模记录唇颊舌肌运动时的边缘形态,必要时使用个别托盘二次取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后,在颌架上模拟咬合关系。
3、颌位关系记录确定垂直颌间距离和水平颌位关系,使用蜡堤辅助建立正中关系位。通过面部外形观察、发音测试等方法验证颌位准确性,防止修复后出现关节不适或面容改变。对于重度骨吸收患者可能需采用哥特式弓描记法。
4、试戴将蜡型义齿在患者口内试戴,检查基托边缘伸展、牙齿排列美观度及咬合接触。调整前牙切导、后牙尖窝关系,测试发音和咀嚼功能。通过压力指示剂识别压迫点,避免戴牙后黏膜压痛。
5、最终戴牙完成树脂基托聚合和牙齿排列后,进行精细调磨抛光。指导患者掌握摘戴方法和清洁技巧,强调初期可能有异物感或发音不清等适应期现象。建议戴牙24小时后复诊调改,后续每半年检查基托贴合度。
全口义齿修复后需避免咀嚼过硬食物,每日用软毛刷清洁义齿,睡前取出浸泡在清水中。初期可少量多次进食软食,通过朗读报纸加速适应发音。定期复查调整可延长义齿使用寿命,牙槽骨严重吸收者可能需要重衬或重新修复。修复期间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戒烟限酒有助于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