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腹水通常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无菌环境下完成,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体位准备、穿刺定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抽液、术后观察等。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1、术前评估操作前需完善腹部超声检查明确腹水量及穿刺点,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排除禁忌症。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或腹腔粘连者需谨慎操作。
2、体位准备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暴露腹部穿刺区域。大量腹水者可将床头抬高,使腹水积聚于下腹部。穿刺点常选择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外侧,避开腹壁血管走行区。体位摆放需确保患者舒适且便于操作。
3、消毒铺巾用碘伏溶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直径至少15厘米,重复消毒三次。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区,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消毒范围需超过穿刺点周边,避免污染穿刺针。
4、局部麻醉用利多卡因注射液逐层浸润麻醉皮肤、皮下组织至腹膜层。注射前需回抽确认无血液或腹水,麻醉范围应覆盖穿刺路径。对疼痛敏感者可适当增加麻醉剂量,但需控制总量避免毒性反应。
5、穿刺抽液选用带针芯的穿刺针垂直进针,突破腹膜时有落空感,抽出针芯连接引流袋。首次放液量不超过1000毫升,大量腹水者需控制放液速度。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自觉症状。
术后需卧床休息,监测穿刺点有无渗液或出血。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饮食上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有助于腹水消退后血浆胶体渗透压恢复。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