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失眠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是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度运动也能改善睡眠质量。
1
药物治疗是失眠的常见手段之一。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可缩短入睡时间,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短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如曲唑酮、米氮平对伴随抑郁或焦虑的失眠患者效果显著。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尔通可调节生物钟,尤其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个体化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
2
认知行为疗法是慢性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和不良睡眠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限制疗法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疗法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认知重建纠正对失眠的错误认知。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腹式呼吸可降低生理唤醒水平。睡眠卫生教育内容包括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等。认知行为疗法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师指导,通常持续6-8周。
3
生活方式调整对改善睡眠有重要作用。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可改善睡眠,但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睡前4-6小时不宜饮酒。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光线昏暗、安静舒适。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听轻音乐、泡脚、冥想等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控制饮食时间,晚餐不宜过晚,避免睡前大量进食。
失眠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建议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效果持久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调整作为基础治疗措施,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顽固性失眠或继发性失眠,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