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腰椎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弱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治疗方法涵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
1、遗传因素
腰椎骨质疏松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基因突变可能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
2、环境因素
长期缺乏阳光照射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影响钙的吸收。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速骨质流失。
3、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逐渐失衡,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导致骨密度下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4、外伤及病理因素
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会导致骨质流失。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 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 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2、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
- 适量运动: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3、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腰椎骨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以恢复脊柱稳定性。
腰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及必要时手术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